2025年两会顺利召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再度成为高频关键词。从“数字经济新引擎”到“智能社会治理”,代表委员们热议技术革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伴随AI技术井喷式发展,数据规模指数级膨胀,网络安全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数据泄露、APT攻击、勒索病毒等威胁频发,传统安全防御体系已难以应对智能化、隐蔽化的新型攻击。如何在技术狂奔中筑牢安全防线?两会的声音给出了方向:“统筹安全与发展,构建智能化、体系化的安全运营能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重塑社会运行模式。智慧城市实时调度、工业互联网精准运维、医疗AI辅助诊断……技术红利背后,安全风险如影随形。一方面,海量数据汇聚使攻击面急剧扩大,网络钓鱼、零日漏洞利用等攻击手段更趋复杂;另一方面,AI技术本身可能被恶意利用,例如深度伪造、自动化攻击工具等,进一步加剧防御难度。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安全能力与数字技术同步进化显得尤为重要,坚持以动态防御应对动态风险。
面对新挑战,国内领先的安全运营商聚铭网络重磅推出“下一代智慧安全运营中心”解决方案,其核心正是呼应两会“体系化安全建设”的号召。方案通过五大中心(全域数据采集分析中心、全域安全监控中心、安全运维承载中心、整网安全管控中心、安全可视化中心)的协同,构建“人机共生、智慧运营”的安全体系,直击传统安全几大核心痛点问题:
1、数据孤岛难联动
需求痛点:组织内部部署了多种独立的安全防护资源(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数据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防御。
解决方案:通过整合来自不同源的日志、流量、资产等多维度数据,打破了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先进的A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与行为分析,不仅能识别已知威胁(知所已知),还能挖掘未知威胁(知所未知),提高了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2、告警过载低效
需求痛点:人工研判效率低下,难以从海量的安全事件和告警中过滤掉无关紧要、重复、误报或低优先级的信息。
解决方案:引入流量标签模型和云端威胁情报库,将专家经验转化为AI可执行策略,显著减少对人工研判的依赖。从日均一亿条原始告警中精确筛选出10条高价值事件,确保安全团队能够专注于最关键的问题。
3、响应滞后缺闭环
需求痛点:传统的安全响应流程存在时间延迟,缺乏快速反应机制。
解决方案:采用自动化编排技术(SOAR),实现了从“监测-研判-处置-溯源”的全流程秒级响应。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系统可根据预定义的剧本自动触发跨设备的处置动作,并且支持移动端一键封禁,这种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了安全事件的及时处置,解决了非现场应急的时效难题。
4、安全管控碎片化
需求痛点:随着组织IT设备数量和类型的增加,安全管理变得愈加复杂和分散。
解决方案:提供整网安全管控中心,打造一个集成化的管理中台,支持跨品类集中管理所有IT设备,包括日常巡检、状态实时监测及故障快速排除等功能。通过集中管理,提升整体运维效率和设备可靠性,确保业务连续性。
5、智能化程度不足
需求痛点:现有的安全系统智能化水平有限,无法提供个性化和动态调整的安全策略。
解决方案:支持AI安全助手,提供威胁解读、处置建议、策略优化等智能服务,通过智能分析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安全策略和优化建议。AI安全助手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安全防护水平,还通过持续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
两会期间,“数据安全法”、“关基保护条例”等法规被反复提及,政策导向明确,企事业单位需建立常态化、合规化的安全运营机制,聚铭下一代智慧安全运营中心方案正与此契合。
1、内置合规框架
依照等级保护、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政策法规,ITIL、ISO27001 等技术标准,整合各行业制度规范、技术平台、管理流程、人员组织,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政策要求直接嵌入企业运营流程。
2、自动化风险评估与合规报告生成
具备自动化风险评估与合规报告生成功能,智能识别并动态评估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提供多种报告模板(如安全监控、失陷分析、事件分析、脆弱性分析及运维报告)。支持根据不同的汇报对象和需求自动生成详尽的合规报告,帮助组织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合规审查工作。
2025年两会释放的信号清晰:人工智能不仅是创新引擎,更是安全革新的关键变量。聚铭网络的探索证明,唯有将AI、大数据与安全运营深度结合,构建“智能分析、自动响应、持续进化”的防御体系,才能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当技术狂奔时,安全不能掉队——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企业与国家的共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