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点餐买电影票都要个人信息 数据收集引发担忧

来源:聚铭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cnBeta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深圳,很多时候没有手机应用就消费不了,比如在餐馆要扫码点餐。但如果你不同意分享个人信息,你就无法点餐或买电影票。数据隐私问题正日益引起公众的担忧。一天晚上,王晓旭(Wang Xiaoxu,音译)和朋友们在深圳的一家餐馆吃饭,由于她拒绝通过手机分享个人信息,点餐系统不让她点餐。最后,又饿又沮丧的她和朋友离开。

28岁的王晓旭是深圳的一名工程师,他说,“当时餐桌上没有纸质菜单,只有可以扫描的二维码。我必须得同意收集我的微信名称、头像和地区的请求,如果我拒绝,我就无法看到菜单、下单或付账。”


他的经历在中国正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问题。人们很快就接受了数字服务带来的种种便利,但却迟迟没有认识到分享个人数据的潜在负面影响。

不过,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改变。

上个月,同样居住在深圳的常立杰(Chang Lijie,音译)表示,在中国最大的电影票务应用猫眼上购买电影票时,该应用要求获取他的电话号码、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就业信息,因此他放弃购买。

“仅仅为了看场电影或者吃个饭,我就得分享我的个人信息,这真的让人无法接受。”常立杰说道,“我可以理解天气应用程序请求获取位置信息来提供天气预报,但为什么买电影门票都要我分享我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呢?”

尽管中国的隐私保护法规一直不大健全,但在汇集腾讯、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深圳等地,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数字化,公众对个人数据被广泛收集的担忧正在加剧。

“中国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收集和相关安全问题的担忧正在加剧。”北京速途研究院前院长、独立互联网行业评论员Dingding Zhang表示,“那些不在乎个人数据泄露的用户可能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危害。”

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表示,中国大量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正在收集过多的个人数据,其中包括用户位置、通讯录和手机号码。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该协会审查的100个移动应用程序中,91个有收集过多数据之嫌,但它没有指明它们的名称。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吴申国表示,“许多应用程序收集了过多的个人数据,超出了服务要求。过度收集(数据)是违法行为。”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数据隐私问题上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立场。一方面,它们宣扬新人工智能工具解析大量数据的好处,称可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个性化、更加高效的体验。另一方面,为了维持消费者的信任,它们不得不灵活应对人们日益担忧私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和使用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现,人工智能如今在中国被大规模应用,应用范围从支付地铁车费,到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入住酒店,再到帮助当局追捕在逃逃犯或执行交通法规。风险投资家、前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在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新的石油,中国拥有的数据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

然而,缺乏全面的数据隐私法仍然是一个问题。

在今年4月的两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当局已加快起草一部保护个人数据的法律,但他没有说明何时完成或颁布。

不过,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着数据隐私危机——美国参议院一直在就保护所有美国人的新隐私法举行听证会,而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于2018年5月生效。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进一步管控个人数据的使用,将会使得美国落后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在由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创新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中国人遭遇过某种形式的数据泄露,比如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被卖给了垃圾邮件寄送者。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公众越来越担忧隐私问题,但总的来说,这部分人基数较低,许多中国人目前还是别无选择,只能分享他们的数据,否则就使用不了他们最喜欢的应用程序,或者买不了东西。

“我不在乎数据收集。摄像头在中国随处可见,我认为保护我的个人信息的努力完全是徒劳的。”32岁的销售员余志耀(Yu Zhiyao,音译)称,“我安慰自己,应用程序让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所以如果你想要我的个人信息——尽管拿去吧。”




 
 

上一篇:2019年08月24日 聚铭安全速递

下一篇:开发者移除 11 个 Ruby 库中 18 个带有后门的版本